歐盟變了。經濟尚未走出疫情和烏俄戰爭的泥沼,又面臨歐盟內外政局巨變,內部保守右翼崛起,外部則有中國廉價傾銷,川普退出巴黎協定,放寬環境管制,又祭出關稅重拳。內憂外患的壓力讓歐盟打算放寬過去引以為傲的氣候規範,包括限縮歐盟碳關稅、精簡永續報告、減少供應鏈監督等,以降低企業的合規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
「眼前的世界正在改變。歐盟需要強大的經濟以在本土和全球捍衛其價值,實現其目標。」歐盟執委會經濟、生產力、實施與精簡委員Valdis Dombrovskis說。
2025年2月底,歐盟委員會公佈了兩項新的「永續綜合簡化提案」(EU Omnibus Simplification Package I & II),預示著企業綠色規範即將急轉彎。
一旦通過,將免除80%企業的「企業永續報告指令」(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Directive,CSRD)義務。捉大放小,中小企業為主要受惠者,僅千人以上大型企業須提交永續報告,且報告提交時程延後兩年至2028年。
這是歐盟簡化繁複法令的第一刀,對象包括四大氣候規範:企業永續報告指令(CSRD)、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CSDDD)、歐盟永續分類標準(EU Taxonomy)、以及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
儘管歐盟官員一再強調這不是「去管制」,歐盟也沒有放棄綠色政綱或淨零目標,而是企圖透過簡化流程、放寬規定、縮小適用範圍、延後上路時間等作法「調整節奏」,以兼顧「經濟競爭力與氣候目標」。
此舉,預計將減少歐盟25%及中小企業35%的行政負擔,估計年省至少60億歐元的行政支出,並帶動500億歐元的投資,以應戰中美來勢洶洶的挑戰。

以下是重點整理。
企業永續報告指令(CSRD):免除80%以上企業的報告義務,報告延後兩年
- 縮小適用對象:限員工千人以上(原門檻250人)、年營收超過5000萬歐元,或資產達2,500萬歐元的企業,預計影響企業從5萬降至1萬家。
- 千人以下企業免除報告義務,但可自願揭露。自願性報告標準將由歐盟另訂,限制適用企業或銀行能向其價值鏈中千人以下的中小企業索取的資訊。
- 報告延後兩年至2028年。
- 收集數據減半。
- 刪除特定行業標準。
- 據Politico報導,先前版本的草案曾移除「雙重重大性」原則,但角力後最終草案仍保住了雙重重大性。未來永續報告仍須納入ESG重大風險與機會對公司財務的可能衝擊(財務重大性),以及公司價值鏈對外部環境的正負面影響(影響力重大性)。
(美國也會放鬆嗎?加州通過最強氣候揭露法案!蘋果等5400家企業,2026年要揭露包含台灣供應鏈在內的範疇三盤查結果)
歐盟永續分類標準(EU Taxonomy):千人以下企業免報,減少七成數據要求
- 簡化報告模板,減少近70%數據點。
- 適用對象:員工千人以上,且淨收入達4.5億歐元的企業,可選擇自願報告;員工千名以下或淨收入低於4.5億歐元的企業則免報告。
- 可選擇報告「部分」符合歐盟永續分類法的活動。
- 低於總營收、資本支出或總資產10%的經濟活動,免進行分類評估。
- 銀行的「綠色資產比例」(green asset ratio)計算可排除CSRD範疇外(員工少於千人、淨收入低於500億歐元)的相關風險。
- 簡化涉及化學品污染防治的「不造成重大損害」標準
(你可能想知道:《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第二版出爐,適用產業擴至半導體等、環境目的納入生物多樣性)
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CSDDD):縮小盡職調查對象,頻率五年一次,延後一年上路
- 延後一年上路,至2028年7月26日 。
- 縮小盡職調查對象,只須做直接業務合作夥伴。至於間接供應商,除非有ESG風險的證據,否則無須再深入評估。
- 定期評估頻率從1年延長至5年。
- 減少潛在罰款。
- 大型企業不得要求中小型供應商無限提供ESG數據。中小企業的報告義務僅限於CSRD自願性報告標準中規定的資訊。
- 取消歐盟的民事責任條款,如果企業的價值鏈中存在環境或社會違規行為,相關案件將依照各國法律處理。受害者保留獲得賠償的權利,但公司不會受到過度懲罰。
- 提前在2026 年 7 月發布企業指南,給予企業更多準備時間。
(你可能知道:CSDDD是什麼?歐盟將要求落實「企業永續盡職調查」,適用範圍擴及非歐企業)
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放過90%進口商,晚一年上路
- 建立新門檻,捉大放小,年進口量低於50 噸(約80噸二氧化碳當量)的小進口商免徵,估計約有182,000 家,相當於90%的進口商,卻僅排1%的碳排量。修正後雖只針對最大的10%進口商,但仍涵蓋了99%以上的碳排量。
- 簡化碳排計算、報告規定、加速申報授權。
- 進口商每季末預留憑證數量下限從當年進口產品隱含排放量的80%降至50%,以降低進口商財務壓力。
- 2026 年初提出擴大CBAM 範疇提案,納入更多ETS 領域和下游產品。
- 加強監測與防規避措施,與各國共同製定聯合反規避策略。
- 購買CBAM憑證以抵銷碳排延至2027年2月1日上路;申報截止日從2027年5月31日延至隔年8月31日。
(什麼是CBAM、EU ETS、CCA和Carbon Leakage?一次搞懂歐盟碳關稅的關鍵字【永續會研究室】)
放寬提案引發爭議,媒體以「放水」(watering down)、「撤退」(retreat)、「重大退步」(major rollback)來形容。
歐洲金融業最擔心企業ESG弱化資訊揭露
綠黨議員安娜・卡瓦齊尼(Anna Cavazzini)批評:「覺得廢除永續立法就能解決結構性的經濟問題,不過是在幻想。」
她告訴《彭博》記者,中國威脅、缺乏創新、缺乏投資、烏俄戰爭帶來的能源危機才是病灶,而不是還沒上路的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
歐洲永續投資論壇(Eurosif)執行董事 Aleksandra Palinska則擔心此舉「將限制投資人取得可比較且可靠的永續數據,並削弱其擴大工業脫碳及長期成長投資的能力。」
銀行也站出來反對。成員包括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 SA)、義大利聯合信貸銀行(UniCredit SpA)和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AG)的歐洲銀行聯合會(European Banking Federation)表示,他們擔心八成企業都無須揭露後,銀行將失去進行合理信用風險分析的必要工具。
歐洲銀行管理局(European Banking Authority)則說,歐洲央行要求貸款機構評估融資對象的ESG風險不然就要罰款。一旦需要揭露的企業大減,數據也大減,銀行將無所適從。

德法主張鬆綁,解除中小企業永續報告義務
支持鬆綁的最大推手就是德、法,兩國皆極力遊說要求解除中小企業的報告義務。
根據《彭博》報導,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已經連續兩年經濟萎縮,2025年也不樂觀。德國政府2024年底呼籲歐盟縮減CSRD,將競爭力歸咎於過度監管。法國更直接提出法版的CSRD修正草案,企圖「約束」失控的監管,「不要給企業帶來高昂的成本」。
法國政府發言人普里馬斯(Sophie Primas)直言:「對企業來說,CSRD的實施就是地獄。我相信整個歐盟已經意識到自己做得太過頭了。」
美國也參了一腳。新上任的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2025年1月時告訴共和黨參議員,他不排除用「貿易手段」來確保進入歐盟市場的美國公司無須遵守CSDDD。
儘管討論沸沸揚揚,但塵埃尚未落定,該法案仍須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通過,須密切關注後續進展。
【參考資料】
- Commission simplifies rules on sustainability and EU investments, delivering over €6 billion in administrative relief
- Questions and answers on simplification omnibus I and II
- EU Mounts Major Retreat From ESG Agenda Amid Fierce Backlash
- Banks Push Back Against EU's Sudden Retreat From ESG Agenda
- Brussels confirms dramatic U-turn on corporate green rules
- EU Set to Cut ESG Red Tape as France Adds to Mounting Pressure